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通过的《组织法》中首次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1989年将健康定义为,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维度的综合概念。强调了健康的整体性,超越了传统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现代对健康的定义是:生理机能良好,具备较强抗病能力;情绪稳定,具备抗压应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遵循社会伦理准则,具有责任感。
首先要知道疾病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免疫系统等复杂机制。当人体的内外致病因素突破生理防御屏障,导致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时,疾病便可发生了。
比如,如果每天久坐不动超过6小时,患糖尿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会增加26%;
比如,吃晚饭时间太晚,则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晚餐越晚,血糖水平越高。
比如,在睡前4小时内吃零食会增加疾病风险,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而且健康饮食不能抵消因睡眠不足增加的患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导致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比如,有熬夜透支身体习惯,会导致90%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与熬夜有关。
比如,对疾病的认知出现偏差,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才是健康的主人,不注重日常对健康的管理等,都会增加疾病风险。
健康源于生活,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总结出保持身体健康的6条铁律,而且每一条都有研究成果的背景支持。
概括起来就是生活方式的主导;心理状态的管理;医疗科技的辅助等三个方面。
1.自律是生活的真谛,生物钟就是健康钟。 让自己的生物钟与大自然连接,规律的生活能让老年痴呆降低40%。适当的户外活动能缓解30%焦虑,提升心理健康和强身健体。去大自然呼吸,闻泥土大树花草的芬芳,感受林荫小道的静谧,多听流水的声音,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2.长寿的密码就藏在一日三餐的餐桌上。 膳食彩虹计划,每天保证5种及以上彩色果蔬,且全谷物占比1/3以上。遵循朱丹溪的攝养于无疾之先,和孙思邈的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饮食规律。限酒戒烟长寿百年,饥寒三分安康一生。日行八千心肺好,三餐不求十分饱。多吃神造的长在土地里的有生命的天然食物,少吃或不吃那些人造的再加工的没经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印证的食物。
3.好心态决定生命质量。微笑能让身体分泌血清素,微笑胜过任何补品。长期的生活压力或工作压力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多做慈善、公益、助学、志愿者、心理辅导等。行善事助人为乐,不攀比知足常乐。培根指出,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警示人类最大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揭示健康不可替代。强调珍视生命本源,预防为先,重视身心平衡的核心理念。所以好心态决定生命质量,心若善良,步步生香。
4.肌肉是身体健康的天然盔甲。 良好的肌肉储备是步入老年后的巨大财富,肌肉有多强,生命就有多长,强壮的肌肉不仅有助于延年益寿,更可以提高生活质量。60~75岁时肌肉功能下降速度加快,因此加强肌肉力量训练,保护好自己的肌肉,以免过快的肌肉流失,避免“肌少症”带来的危害。从中年开始就应注重多存肌肉,少存脂肪(肥肉),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5.好奇心是最好的抗衰药,保持探索未知的这把钥匙是抗衰老的秘诀。为什么那些科学家发明家都健康长寿?秘诀就是好奇心。心理学告诉我们,40岁以后,好奇心就像手机的充电宝,决定你能续航多久。
①好奇心,对新奇事物的关注情绪(interest)
②探索未知的心理驱动力(flair)
③对非常现象的特殊兴趣(curiosity)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保持好奇心,也可造就我们的健康。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我们健康的动力。
6.大脑越用越年轻
用进废退的道理告诉我们,你不需要让你身体舒服,你需要的是让你身体有事可做。进入中年以后,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身体有没有被刺激?有没有被挑战?有没有修复的机会?有没有恢复能力自愈能力?这些才是真正强壮,长期健康的关键。我们不需要让身体舒服,需要的是让身体有事可做。大脑越用越灵的本质,是神经系统的“用进废退”的特性,频繁使用大脑会強化神经连接,促进新触突的形成,并提升信息处理效率。这种生理层面的适应性变化,使得认知能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随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强。
我们的身体,一头连着健康,一头连着疾病。有位作家说得好:身体是老天白白给你的,但不是让你用来白白糟蹋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技,掌握了这些健康的密码,把它当作一颗种子,并让其落地生根,一切都会欣欣向荣。长命百岁不是梦!
文字来源:武汉市中医院研究所主任药师 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