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到底是什么?
脑卒中,定义为由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它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据了卒中的85%。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如果持续时间少于24小时,则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则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占卒中的15%。
(图源:太帅图库)
大脑作为身体的指挥中心,一旦受损,症状便可能遍布全身。具体症状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
脑卒中高危人群需警惕
(图源:太帅图库)
卒中的征兆有哪些?
如何识别脑卒中?
(图源:太帅图库)
不同类型卒中的原因探析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指出,我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但近年来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脑卒中的错误急救方法
问:以下哪种症状更像是脑卒中?
A. 突然意识不清、昏迷
B. 意识清醒,一侧手脚没劲儿
答:这些都可能是卒中的症状,都需警惕!
易错点:许多卒中患者早期可能不会马上出现如昏迷等严重症状,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正确做法:采用BE 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
(图源:太帅图库)
答:怀疑家人脑卒中,第一个电话应打给120!
易错点:脑梗死的黄金急救时间是4.5小时,时间紧迫,不容犹豫。
正确做法:怀疑中风,果断拨打120,不浪费时间咨询他人。
医生提醒:不建议用私家车运送病人,应选择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问:突发中风时,以下哪种家庭急救药是正确的?
A. 降压药
B. 阿司匹林
C. 安宫牛黄丸
答:都不对,这些所谓的家庭急救药并不需要。
易错点:盲目进行家庭急救可能会帮倒忙。
错误一:吃降压药。后果:加重脑缺血。
错误二:吃阿司匹林。后果:加重脑出血。
错误三:吃安宫牛黄丸。后果:可能引起误吸、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等待救护车期间,不乱喂药物、食物、水,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清除口鼻异物,保证呼吸通畅。
时间窗内开展有效治疗
一旦发生脑卒中,应尽快前往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取栓治疗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溶栓与取栓治疗
(图源:太帅图库)
手术/介入/药物治疗
急性出血性卒中需积极寻找并消除病因,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急诊手术。
脑卒中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防治高血压:控制血压是预防卒中的核心,降压需达标。
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需控制血糖水平。
防治血脂异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卒中的重要原因,需根据风险进行抗栓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需积极治疗。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减少卒中发生。
控制体重:肥胖者卒中风险增加,需控制体重。
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干预。
二、二级预防
除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外,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
脑卒中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脑卒中发病急,没有预兆。
误区二:中青年人不必担心脑卒中。
误区三:定期输液能预防脑卒中。
误区四: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
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脑卒中。
误区六:他汀类药物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误区七:脑卒中康复要靠“养”。